2020-12-11
海鮮供應商分享:吃海鮮必知的八大常識
一直以來,海鮮都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,深受喜愛。但是在吃海鮮的過程中,也有許多禁忌需要注意,如果食用不當或不注意飲食衛生,則會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。
購買海鮮須"三動"
1、動眼??呆~眼,眼睛呈透明無混濁狀態,表示新鮮度高。再看魚腮是否鮮紅,魚鱗是否有光澤。蝦殼應完整光亮有彈力。螃蟹及貝類海鮮外殼應富光澤,肢體硬實有彈性。魷魚、章魚等則應皮膚光滑,斑紋清晰。
2、動手。用手輕輕按壓海鮮,若內質堅實有彈性,按過后會迅速恢復,即表示新鮮。再看肉表面有無黏液,無黏液表示新鮮度高。
3、動鼻。用鼻子聞一聞,如果是一般海鮮特有的鮮味,表示新鮮。反之,若有腥臭與腐敗之味則應避免購買。
死貝類病菌毒素多
貝類本身帶菌量比較高,蛋白質分解又很快,一旦死去便大量繁殖病菌、產生毒素,同時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敗。即使是鮮活的貝類,購買后也不易存放太久,最好即買即食。
海鮮保存有講究
我們在餐廳吃飯時,如果有海鮮吃不完,需要打包帶回家,那么需要注意其保存也是很有講究的。如果海鮮并不是鮮活的,且未經過充分加熱,那么應當冷藏保存。下一頓食用之前拿出解凍,然后再徹底加熱烹熟,不要再貪戀生鮮口感。如果海鮮已經高溫徹底烹熟,那么只需馬上放入冷藏室,下餐加熱后即可食用。由于海鮮類食品的蛋白質質地細膩,分解很快,拿回家之后應當在一天之內食完,不要長時間存放。
烹飪手法要注意
科學研究發現,40%左右的貝類中帶有溶血性弧菌,此外各種深海魚類、蝦蟹在運輸過程中也會遭受重新污染,嗜鹽菌等細菌會大量繁殖。如果想要保證海鮮食用安全,專家認為蒸煮是最安全的烹調方式。當溫度達到100攝氏度后,再持續幾分鐘,直到其徹底燒熟煮透,就可以將隱藏在海鮮中的細菌和寄生蟲殺死。燒烤的方法易造成受熱不均,外熟里生,建議少用。
海鮮啤酒同吃惹痛風
海鮮是高蛋白、低脂肪食物,含有嘌呤和苷酸兩種成分,啤酒則含有維生素B1,它是嘌呤和苷酸分解代謝的催化劑。邊吃海鮮邊喝啤酒造成嘌呤、苷酸與維生素B1發生化學作用,導致人體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增加,大量的尿酸不能及時排出體外,以鈉鹽的形式沉淀下來,容易引發痛風,對泌尿系統造成損傷或四肢功能出現障礙無法行走。經常吃海鮮喝啤酒的人得痛風的幾率很大,如果已經患有痛風的人喝啤酒吃海鮮會導致痛風加劇。由此可知,海鮮和啤酒不是導致痛風的唯一原因,但大量進食啤酒和海鮮會導致痛風。
吃海鮮后喝茶長結石
魚、蝦、蟹等海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等營養素。而茶葉中含有較多的鞣酸,如果吃完海鮮后馬上喝茶,不但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,海鮮中的鈣還會與茶中的鞣酸相結合,形成難溶的鈣,會對胃腸道產生刺激,甚至引起腹痛、惡心、嘔吐等癥狀。所以最好間隔2小時以后再喝茶。同樣的原因,吃海鮮后也不要立即吃水果。
冰鮮海鮮不要白灼
水產海鮮與肉類不同,它們體內帶有很多耐低溫的細菌,而且蛋白質分解特別快。無論如何保存都無法達到鮮活海產的口感、風味和安全性,因此不適合刺身、白灼這樣的吃法。